找到相关内容52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戒

    僧众财物,不能侵占,乃至一草一木,不得不给而自取,或窃取,或诈取,乃至违反世法偷税漏税,无票乘车,冒名顶替,贪污舞弊等。都不应为。不自盗,不教他盗。不见盗随喜。我们佛弟子对于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欲。...

    茗山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2200910525.html
  • “逆境”与“顺境”

      暴力、暗杀、战争、贪污、腐败、强暴、恐吓、饥荒、混乱、丑闻、药物滥用、经济危机、环境污染 …… 等天灾人祸事件,见诸传媒新闻,似乎无日无之;不幸事件的发生,范围广泛,无论落后国家、发展中国家、高度发展的国家,可说无一幸免,给人的整体印象是:当今世界,似无乐土,人心极度不安稳。其实,上述现象,自古至今,已不断地重复著,与顺境交替,只是大多数人,由于处惯顺境,有意无意之间把它忽略了吧。佛陀...

    梁国雄

    |违缘|命运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8251313394.html
  • 当鸣不鸣

    欺骗、贪污的事情,使社会人人讨厌,被人臭骂将来更受痛苦的果报,究竟是聪明还是愚痴呢? 世间无论什么职业,熟能生巧,巧而能超人。俗说:‘贯者为师'成功立业就在此里,依此正途不走,而欲投机取巧或欺世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5/19523117250.html
  • 五戒浅论

    贪官污吏的贪污舞弊是间接的盗,勒索诈欺,抵赖债务,是有形的盗,假公济私,混水摸鱼是无形的盗。总之,不与而取,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物,都叫做盗。 佛说不偷盗也有十种利益:一、资财盈积,王贼水火,及非爱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49530.html
  • “逆境”与“顺境”

      “逆境”与“顺境”   作者:梁国雄 文章来源:《普明快讯》   暴力、暗杀、战争、贪污、腐败、强暴、恐吓、饥荒、混乱、丑闻、药物滥用、经济危机、环境污染 …… 等天灾人祸事件,见诸传媒新闻,似乎无日无之;不幸事件的发生,范围广泛,无论落后国家、发展中国家、高度发展的国家,可说无一幸免,给人的整体印象是:当今世界,似无乐土,人心极度不安稳。其实,上述现象,自古至今,已不断地...

    梁国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3254443.html
  • 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

    21世纪,全球经济一体化,人类正处于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、知识经济时代。然而 ,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,反而呈逐步下降之势,信仰崩溃、价值乱,成为全球普遍的社会问题。浮躁、厌倦、麻木不仁、自我迷失,人与自然隔离等如瘟疫般流行;个主义、拜金主义、纵欲主义、享乐主义泛,道德沦丧,人情冷漠,滋生出贪污腐败、营私舞弊、吸毒贩毒、拐骗扒窃、卖淫瞟娼等社会毒瘤,犯罪率直线上升;恐怖事件连续不断。在...

    天 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5555352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——戒律乃实践“八荣八耻”的载体

    谋杀、贪污、诈骗、婚外恋等种种犯罪和困扰,制止人类社会的暴劣行径,这一点正体现佛教戒律化俗利生的精神内涵和宗旨。  佛教是智慧而兼从善的宗教。佛教主张“于诸众生,视若自己”,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1360165.html
  • 自利利他精神的现代价值

    贪污腐败、抢劫偷盗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损人利己的现象屡禁不止。这些现象固然需要用法律手段来治理,但单靠法律手段是不够的,还必须提升人的道德境界。佛教的自利利他精神使人明白人生的最高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...

    吕有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2460716.html
  • 弘扬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

    现象及贪污腐化现象,促进环境保护,培养诚实不欺、诚信敬业的风尚,减少假冒伪劣,还能保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,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。尤其是五戒,完全可以作为全社会普遍的遵守的道德伦理底线。大乘佛法所强调的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3663376.html
  • 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是立身之本

    很多都“下落不明”。比如说希望工程,比如说各种救灾扶贫款,几乎都有被截流、挪用、贪污的记录。如何使公众捐助的钱物保值增值、最终公众的捐赠去向哪里,这些是慈善组织的核心工作。要使公众信任慈善组织,就必须...

    郭立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5866448.html